跳至主要內容

多管齊下深化國際金融中心發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撰文指,為使香港發展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國際金融中心,政府不斷豐富金融市場發展,積極推動債市、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以及離岸人民幣業務,日前便再有保險相連證券在港發行。展望未來,政府會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工具和渠道,以及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的管理工具。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近年,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帶來的風險日益增加,各類有效轉移相關風險的金融工具和另類投資,正逐漸受到市場重視。日前,本港便第二度迎來保險相連證券(Insurance-linked Securities, ILS)的發行,金額達1.5億美元,目標為日本颱風造成的行業損失提供保障。這次ILS的發行,讓香港在金融服務業多元化發展的路上,再向前穩步邁進。   這次的ILS是由內地一間再保險公司發行的巨災債券,也是我於2021至22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推出保險相連證券資助先導計劃後,第二次有ILS在本港發行。這項計劃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香港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的功能,每宗合資格申請在計劃下將可獲最多達1,200萬港元的資助。與此同時,我們已經通過立法為包括巨災債券在內的ILS,設立了專屬的規管制度,從而營造一個蓬勃的ILS生態圈,提升承保能力、加強金融韌性和收窄保障缺口。   多年來,香港金融市場的新股上市集資業務非常暢旺,往往是市場的談論焦點。然而,我們下決心將香港發展為更全面且具深度的國際金融中心。除了股市外,債券、基金、保險及衍生產品等都是我們全力推動的範疇。就以債市發展為例,我們近年的努力已漸見成果,香港目前是繼內地和南韓之後,債券發行量在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的地區。   事實上,債券對投資者而言也是一項重要的投資工具,讓資金可按投資年期需要及風險承受的程度,配對合適的項目。債市的發展有助形成長期的孳息曲線,這是長期資金成本的重要參考數據,有助投資者管理風險,也有助引導長期資金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簡而言之,債券的資產及風險管理功能,有助匯聚長期資金。   為加快本港債市的深化發展,由我擔任主席的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督導委員會去年全面檢視了本港債券市場的生態系統,我們會致力增加本港債券交易的透明度、提升交易效率,進一步激活本港債市的發展。事實上,近年我們正積極推動多種類和多幣種債券發行,並利用稅務措施,吸引更多區內機構利用香港市場發債融資。例如,深圳市政府去年10月份在香港發行了50億元人民幣地方債券,是首個內地的地方政府在境外發債;特區政府也在去年首次發行分別以歐元和人民幣計價的綠色債券。可以說,近年債市在發展速度、市場規模、產品種類、風險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   事實上,綠色債券以至相關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將是未來我們推動本港債市發展的重要方向。國家一直十分支持香港發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並分別在2019年及2020年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及《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中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的綠色金融中心。香港作為區內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中心,可發揮引導國際資金支持國家經濟向綠色轉型的重要作用,助力國家實現「3060」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   過去幾年,特區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構和業界同心協力,以多管齊下的策略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2019年至今,特區政府成功發行總額接近10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深受投資者歡迎,為香港和區內的潛在發行人提供了重要的新基準,並豐富了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   這些發行也取得了多項突破,例如在2021年2月我們發行總額為25億美元的一批政府綠色債券,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政府類別美元計價綠債,而其中的30年期債券更是亞洲最長年期的政府類別美元計價綠債。我們其後在11月再發行約40億美元等值的政府綠色債券,首次包含了歐元債券和人民幣債券,而其中的20年期歐元債券是當時亞洲地區最長發行年期的政府類歐元綠債。早前,我們亦發行了首批總額為200億港元的綠色零售債券,是全球至今發行額最大的綠色零售債券,這除了擴大了綠色和可持續產品的種類,亦進一步豐富本地零售債券市場。   除了發行政府債券,我們也希望為全球各地的政府和企業提供一個綠色的籌融資平台,鼓勵更多業界和外部評審機構善用香港作為綠色融資據點。我們去年推出了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及外部評審服務支出。計劃推出一年以來,已批出近100宗申請,資助額合計約一億元。早前,我們進一步把申請外部評審費用資助的最低貸款額門檻,由二億元降至一億元,讓更多企業受惠。   除了債市、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外,離岸人民幣業務也是香港未來必須繼續着力發展和推動的重點工作。   香港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處理全球75%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去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量逾七萬億人民幣。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超過8,000億元,佔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約60%。此外,國家財政部自2009年開始連續13年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至今在港發行共2,380億元人民幣國債。中國人民銀行亦建立在港發行中央銀行票據的常態機制,自2018年開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票據,至今在港發行共5,000億元人民幣票據。從國際大趨勢來看,隨着國家經濟體量持續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儲備方面的需求,將會不斷持續增加。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將會發揮更關鍵的角色。   展望未來,我們會循多方向進一步推動香港離岸人民幣生態系統的發展,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工具和渠道,以及穩妥高效的匯兌,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的管理工具等財資服務,並且會優化相關的市場基建,讓人民幣更好地在離岸市場循環流動,發揮好香港作為國內境外的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功能,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我們會繼續不斷豐富本港金融市場的多元發展,只要我們認清自身優勢和定位,鞏固強項、補足短板,抓準國際大形勢,服務好國家之所需,香港的金融業必定能取得質和量的進一步提升。
http://dlvr.it/SRdzwl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滙豐合辦「SPRINTER」計劃圓滿結束  促進香港主要行業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9月30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及滙豐攜手舉辦 「SPRINTER」計劃,於過去五年取得豐碩成果,並於早前舉行「成果展示日」。自2017年至今,「SPRINTER」計劃推動多個產業共同研發和應用科技,並將科技融入未來發展。 「SPRINTER」 計劃於過去五年吸引共超過500家本地企業、 創科公司和投資者參與。「SPRINTER 2」計劃更見證30個具潛質進行概念驗證(PoC)的項目誕生, 當中涵蓋專門為製造業、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而設,採用人工智能、 大數據、物聯網及機械人等科技的方案。 計劃結合了滙豐及科技園公司的網絡, 促進本地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財務總監麥仕傑表示:「我們與滙豐合辦的『 SPRINTER 1』及『SPRINTER 2』計劃成果驕人,本地創科公司、 企業及投資者在生態圈內的整體合作展現了創新的強大潛力。 計劃內的創新方案和概念驗證項目實現了科技園公司和滙豐的合作初 衷,促進香港主要行業的數碼轉型, 進一步鞏固香港領先的創科中心地位。」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表示:「 滙豐積極投資於科技創新,同時致力協助香港中小企進行數碼轉型。 過去五年來,我們非常高興和香港科技園攜手透過『 SPRINTER』計劃,向初創傳授業務經營知識, 並為他們與企業進行配對,以推動不同產業轉型, 期間成功促成230項商業配對。 滙豐期望在未來繼續加速科技創新, 為香港不同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SPRINTER 1」計劃主要集中投資一環, 向創科公司傳授經營和拓展業務的知識和技能, 加強他們與投資者社群的聯繫,為創科未來發展建立基礎。 計劃連繫近180間創科公司及50位天使投資者, 而獲選的創科公司在計劃中籌集共1.38億港元資金。 承接「SPRINTER 1」的成功,「SPRINTER 2」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聚集創科公司及來自製造業、 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的本地企業,互相認識、配對和共建創新方案, 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捕捉未來發展機遇。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 press-room/hkstp-x-hsbc- sprinter-programme-concludes- with-showcase-of-innovations- across-key-indust

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展示香港轉化研究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 合作,今天(10月14日)於科學園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提供平台予一眾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學及創科領袖、 學者及青年精英進行醫學科研知識及經驗交流, 同時展示中大醫學院在轉化研究的豐碩成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於活動開幕禮致詞, 他感謝中大和科技園公司一直以來對促進香港醫療和創新發展的支持 和貢獻,並表示:「在眾多範疇中, 生命健康科技是香港具有明顯優勢的領域之一。 香港擁有強大的研究實力和原創性, 可創造具有顛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從零到一』 的突破能力。」 孫東教授續說:「香港正迎接創科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將全力發展創科產業, 並積極參與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感謝參與峰會的每一位來賓,他說:「『 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是中大醫學院慶祝40周年院慶的重頭活動。 作為一所相對年輕的醫學院, 我們於數十年時間躍升至全球首30間頂尖醫學院之一, 並在多個轉化研究項目上取得突破,推進國際醫學發展, 惠及人類健康。研究人員的努力不僅得到世界認同, 改變多項臨床建議,他們亦躋身全球傑出科學家行列, 讓香港醫療及科研走得更高更遠。 是次峰會展示中大在醫療保健研究上的的優勢、 分享團隊如何實踐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及培訓年輕人才的策略。 今天我們亦提供了一個跨地域的平台讓各地精英交流創新知識及想法 。」 陳家亮教授續說:「展望未來, 我們期望能夠將研究平台和網絡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 藉以提升科研實力。 中大醫學院非常感謝科技園公司對是次峰會的鼎力支持, 以及他們多年來在推動轉化研究和培育香港初創公司等方面的工作。 我們會繼續在創科發展的道路上攜手同行,期待未來更多的探索。」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很榮幸能見證中大醫學院成立40周 年,他表示﹕「科技園公司推動創科發展20年, 在香港建立了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至今已匯聚超過1, 100間創科企業及逾11,000名科研人才。 我們致力將研發成果轉化成創新方案, 去年10月成立的轉化研發所更著力加快生物醫藥技術的轉化過程, 促進具潛力的研發項目成為造福社群的應用方案。我們將繼續與『 官產學研』攜手合作,協助我們的合作夥伴把握國家『十四五』 規劃帶來的發展機遇。」 「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舉辦多場

本末科技完成億元級A輪融資 -

  香港 – 2022 年 10 月 24 日 – 本末科技作為一家機器人動力模組的研發及生產公司, 致力於提供無減速器的直驅型精準動力方案。 公司今天宣布正式完成A輪融資,募集近億元人民幣。 本輪融資由松禾資本和聯想創投聯合領投, 某知名產業投資方和毅峰資本跟投, 五源資本和奇績創壇等現有股東增資, 並由北拓資本擔任本輪獨家財務顧問。 本末科技計劃將所募資金主要用於技術研發, 後續將加強市場拓展與生產投入。 本末科技首席執行官張笛先生表示:「 我們十分欣喜能夠得到頂尖投資者的支持,協助推動公司實現願景, 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可以直接替代各類減速器的直驅型精準動力方案。 鑒於一系列技術上的突破,公司已連續12個月錄得每月30% 的營收增長。公司直驅電機產品的主要客戶包括科沃斯、追覓; 而輪足機器人產品的客戶則遍佈科技企業與知名高校, 例如商湯科技(SenseTime)、紫川科技(Purple River)、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加利福尼亞大學(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等。通過本輪融資, 我們將持續推進直驅技術的研發, 同時也充滿信心可引領更多的技術落地, 進入市場並藉以改善大部分人們的生活。」 圖一: 本末科技主要產品系列 本輪聯合領投方松禾資本董事總經理郭琤琤女士表示:「 本末不僅在直驅電機上擁有較長的沉澱和技術優勢, 隨著直驅滲透率提升,相關產品將擁有較大的成長機會。 更重要的是經過多年在輪足機器人領域上的鑽研, 本末在全球的先發技術上和產品成熟度上均有優勢, 充分結合了輪式和足式機器人底盤的各自優點, 相信可顯著改善現有部分實體場景的機器人應用體驗, 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 聯合領投方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集團合夥人王光熙先生表示: 「聯想創投把機器人看作未來各行各業在智慧物聯網中關鍵的一環, 也是跟人、介面能直接在執行物理層面交互的終端。 機器人賽道存在很大的市場潛力, 比如傳統減速機以及相關的鐳射定位、毫米波、 雷達等技術加速落地,為機器人釋放潛力,進入更多應用場景。 同時,業界也在探索機器人更高效的運動方式,例如機電一體化。 本末科技的直驅型精準動力方案, 為機器人帶來了更低運行的背景噪音、更高的機體空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