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致力打造香港為國際創科中心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本屆政府會努力將香港建設為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使創科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並進一步強化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方面的優勢,為有關發展提供更完善的配套。   以下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7月14日出席《香港生命科學故事2022》發布會的致辭全文:   尊敬的盧教授(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會長盧毓琳)、楊書記(深圳市坪山區委書記楊軍)、宋來部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楊夢甦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研究及科技))、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很高興出席由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主辦的《香港生命科學故事2022》發布會。非常感謝大家的安排和邀請,讓我與各位分享香港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我的學術專業---生物醫療科技方面,所以我對今天的主題感到非常興奮,有回家的感覺。   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一直以來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謝謝盧教授,積極從全球引入優秀的生物醫藥創新科技項目與產業,協助香港搭建一個國際化的創新生物醫藥科技產業平台。今天發布的《香港生命科學故事2022》匯聚來自各方的生命科學專家和同業,共同分享大家在創科路上的經驗,可謂海納百川、共冶一爐。這個方向和理念,也跟本屆政府的施政理念如出一轍、不謀而合。   過去政府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投入不少資源,為持續完善香港創科生態圈打下很好的基礎,當然也包括在座各位的辛勤努力。本屆政府會繼往開來,積極支持香港的創科發展,並以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建設香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使創科成為香港經濟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事實上,國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明確方向及重大發展機遇。其中,規劃提出瞄準生命健康等前沿領域,推動相關科技領域的發展。香港在這方面的科研基礎非常雄厚,其創科發展亦受國際肯定:香港現時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大的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另外,香港擁有五所躋身全球70大的大學、兩所位列全球前40名的頂尖醫學院,更有四家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承認的臨床試驗基地,其符合臨床試驗相關標準要求的數據,獲得國際有關機構認可。以上種種,足以證明香港絕對有能力發揮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研發為創科發展的根基。今年5月啟動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是特區政府的創科旗艦項目,現在共有28間實驗室,當中有16間是從事與生物科技相關的研究。另外,我們將在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設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就是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科研工作,當中包括生物醫學、化學、物理、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應用於預防、診斷、藥物開發、外科微型機械人、先進治療、康復等範圍。   在新冠疫情之下,生物醫學科技可謂確保公共衞生和維護市民健康的非常重要一環,相關行業也得以迅速發展,但同時也出現求才若渴的情況。毫無疑問,人才是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要引擎,特區政府將會繼續壯大我們的人才庫,加強培育本地人才和匯聚海外人才,為香港的創科發展帶來重要支撐。   女士們、先生們,亞洲在未來勢將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而在國家大力支持和大灣區的高水平發展下,香港將會擔當更加重要的角色,有力成為創新者進軍內地市場的橋頭堡、為國家科技發展、成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出貢獻。尤其在生命健康科技的發展方面,特區政府會進一步強化香港在這方面的優勢,為有關發展提供更完善的配套,提升不同機構包括大學的科研容量及能力,讓環球科學家、創新者、企業家及投資者都能夠以香港為基地,將意念轉化為成果。   本屆政府會矢志不渝的促進官產學研更緊密合作。我期待未來與各位仝人一同努力推動香港創科事業的發展,同為香港開新篇!最後,我衷心祝願今天的發布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http://dlvr.it/STspDG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香港科技園公司與滙豐合辦「SPRINTER」計劃圓滿結束  促進香港主要行業創新發展

(香港,2022年9月30日) —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及滙豐攜手舉辦 「SPRINTER」計劃,於過去五年取得豐碩成果,並於早前舉行「成果展示日」。自2017年至今,「SPRINTER」計劃推動多個產業共同研發和應用科技,並將科技融入未來發展。 「SPRINTER」 計劃於過去五年吸引共超過500家本地企業、 創科公司和投資者參與。「SPRINTER 2」計劃更見證30個具潛質進行概念驗證(PoC)的項目誕生, 當中涵蓋專門為製造業、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而設,採用人工智能、 大數據、物聯網及機械人等科技的方案。 計劃結合了滙豐及科技園公司的網絡, 促進本地創科生態圈蓬勃發展。 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財務總監麥仕傑表示:「我們與滙豐合辦的『 SPRINTER 1』及『SPRINTER 2』計劃成果驕人,本地創科公司、 企業及投資者在生態圈內的整體合作展現了創新的強大潛力。 計劃內的創新方案和概念驗證項目實現了科技園公司和滙豐的合作初 衷,促進香港主要行業的數碼轉型, 進一步鞏固香港領先的創科中心地位。」 滙豐香港工商金融中小企業主管王海珍表示:「 滙豐積極投資於科技創新,同時致力協助香港中小企進行數碼轉型。 過去五年來,我們非常高興和香港科技園攜手透過『 SPRINTER』計劃,向初創傳授業務經營知識, 並為他們與企業進行配對,以推動不同產業轉型, 期間成功促成230項商業配對。 滙豐期望在未來繼續加速科技創新, 為香港不同產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SPRINTER 1」計劃主要集中投資一環, 向創科公司傳授經營和拓展業務的知識和技能, 加強他們與投資者社群的聯繫,為創科未來發展建立基礎。 計劃連繫近180間創科公司及50位天使投資者, 而獲選的創科公司在計劃中籌集共1.38億港元資金。 承接「SPRINTER 1」的成功,「SPRINTER 2」計劃分三個階段進行,聚集創科公司及來自製造業、 物流業及建造業服務的本地企業,互相認識、配對和共建創新方案, 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捕捉未來發展機遇。 資料來源 : https://www.hkstp.org/zh-hk/ press-room/hkstp-x-hsbc- sprinter-programme-concludes- with-showcase-of-innovations- across-key-indust

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合作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展示香港轉化研究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 合作,今天(10月14日)於科學園舉辦「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 ,提供平台予一眾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學及創科領袖、 學者及青年精英進行醫學科研知識及經驗交流, 同時展示中大醫學院在轉化研究的豐碩成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於活動開幕禮致詞, 他感謝中大和科技園公司一直以來對促進香港醫療和創新發展的支持 和貢獻,並表示:「在眾多範疇中, 生命健康科技是香港具有明顯優勢的領域之一。 香港擁有強大的研究實力和原創性, 可創造具有顛覆性和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從零到一』 的突破能力。」 孫東教授續說:「香港正迎接創科發展的黃金時期。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將全力發展創科產業, 並積極參與建設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感謝參與峰會的每一位來賓,他說:「『 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是中大醫學院慶祝40周年院慶的重頭活動。 作為一所相對年輕的醫學院, 我們於數十年時間躍升至全球首30間頂尖醫學院之一, 並在多個轉化研究項目上取得突破,推進國際醫學發展, 惠及人類健康。研究人員的努力不僅得到世界認同, 改變多項臨床建議,他們亦躋身全球傑出科學家行列, 讓香港醫療及科研走得更高更遠。 是次峰會展示中大在醫療保健研究上的的優勢、 分享團隊如何實踐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及培訓年輕人才的策略。 今天我們亦提供了一個跨地域的平台讓各地精英交流創新知識及想法 。」 陳家亮教授續說:「展望未來, 我們期望能夠將研究平台和網絡拓展至粵港澳大灣區, 藉以提升科研實力。 中大醫學院非常感謝科技園公司對是次峰會的鼎力支持, 以及他們多年來在推動轉化研究和培育香港初創公司等方面的工作。 我們會繼續在創科發展的道路上攜手同行,期待未來更多的探索。」 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先生很榮幸能見證中大醫學院成立40周 年,他表示﹕「科技園公司推動創科發展20年, 在香港建立了蓬勃的創科生態圈,至今已匯聚超過1, 100間創科企業及逾11,000名科研人才。 我們致力將研發成果轉化成創新方案, 去年10月成立的轉化研發所更著力加快生物醫藥技術的轉化過程, 促進具潛力的研發項目成為造福社群的應用方案。我們將繼續與『 官產學研』攜手合作,協助我們的合作夥伴把握國家『十四五』 規劃帶來的發展機遇。」 「醫療創新及科技峰會」舉辦多場

陳茂波:制定十年熟地供應預測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新成立的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將會監察房屋和涉及經濟發展所需用地的情況,並制定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即熟地的供應預測,定期對外公布。   陳茂波與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今日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後會見傳媒。陳茂波說,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將取代過去同樣由他主持的土地供應督導委員會,統籌組的工作範圍更廣,其成員也較過往更集中於參與土地發展的政策局和部門。   他指出,統籌組督導和監察政府的土地以至公私營房屋供應,土地供應方面不會只着眼房屋用地,也會看經濟發展所需用地,以及政府、社區和各類設施用地的需求情況。   陳茂波續說,統籌組除了持續檢視各造地項目由研究到土地平整的進展,也會制定未來十年熟地供應預測;熟地供應預測有助統籌組更有系統地監察政府的造地過程和效率,確保需要時政府高層介入督導工作進展。   他指,統籌組會確保有適切制度落實基建先行和創造容量的方針,督導和監察配合土地發展的運輸和其他基建工程,以及社區設施如公園等適時興建;統籌組會領導精簡整個發展過程的工作,制定有助釋放私人土地發展潛力的方案。   黃偉綸表示,由他帶領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須按特首要求在本屆政府上任100日內提交具體工作建議,他有信心9月底做到。   黃偉綸說,未來五年公營房屋落成量約十萬個單位,到第二個五年期落成量將大幅提升至逾23萬,工作組未來重點是提升第一個五年期的公營房屋供應量,盡快找出具實效和執行力的措施,也會與社會聚焦討論。   他強調,當局不會再展開以往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廣泛而耗時的諮詢,認為這是不適切、不需要的。 http://dlvr.it/STTwBC